作家李中莹说:
“一份坏的关系,不仅消耗你的能量,还会把你的感情、你的生命力、你的动力、你身体的种种机能都一点点耗尽。”
生活中,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
太过善良和心软的人,常常会用“圣人”的标准要求自己,却允许别人做个“坏人”。
他们用道德的枷锁绑架着自己,却让别人一再越界,对他人的错误一再宽容。
其实,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并非难事。
通过一个人的说话方式,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。
佛家讲“口业”,十恶之中,妄语、恶口、绮语,都和言语有关。
如果你身边有这样说话的人,不管关系多好,都要快点远离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?
明明送你廉价的礼物,却夸得天花乱坠,好像花了很多心思和金钱。
明明自己把项目搞砸了,却怪“同事不配合”,还要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。
明明说好还钱的日子,却总是到期不还,还要找各种借口反复拖延。
说话不诚实的人,就像虚假的泡泡,看着漂亮,实则一戳就破。
一位朋友说,她受到了感情的重创。
曾经无比信任的男友,被证实是一个满口谎话的骗子。
最让她伤心的,是对方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,但实际上却早已结婚,有一个老婆。
这一记重锤,打破了她对关系的所有幻想,也让她意识到在密密麻麻的生活细节中,男友前后言行的不一致。
可笑那时的她,还一直给男友找借口,认为两个人相处需要包容。
撒谎成性的人,多半是高明的编剧。
他们会根据需要和目的,灵活调整自己的话术。
小某书上,一位朋友讲了自己的经历。
她说自己的妈妈从小在她耳边念叨奶奶的“狠心”。
声称自己当年坐月子的时候,奶奶一口鸡汤都不给她炖,让她记住奶奶是坏人。
然而三十年过去,妈妈不小心说漏嘴,原来她月子里正好外面闹鸡瘟,鸡都买不到。
有一个词,叫“蒙太奇式谎言”。
说谎者不说假话,而是玩文字游戏。
他们掐掉关键信息,再重新排列组合。
移花接木,春秋笔法。
表面上句句属实,实则通过“断章取义” 和“轻重错位”,引导他人得出错误的结论。
和满嘴谎话的人打交道,就像在布满陷阱的迷宫游走。
他们颠倒黑白、混淆视听,让你云里雾里、看不清真相。
遇见这样的人,一定要趁早远离。
不然时间长了,你的大脑也会被带偏,思维变得迟钝,判断力下降,慢慢陷入“脑雾”的状态。
口出恶言
证严法师说:“口说一句好话,如口出莲花;口说一句坏话,如口出毒蛇。”
作家张奇芳,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。
她本来有个要好的朋友,但最后却不得不选择远离。
上大学的时候,张奇芳开心地分享喜欢的裙子,朋友却打击道“这种衣服只适合瘦子,你差太远” ;
毕业时,张奇芳纠结要不要考研,别人都提出中肯的建议,只有她朋友一脸轻蔑,讽刺“文科专业读研浪费时间” ;
过年聚会,张奇芳和同学一起拜访老师,老师感谢张奇芳每年春节给自己发祝福短信,不料却被朋友说成“会拍马屁”。
每一次对话,都是冷水浇头,每一段相处,都带来伤害。
最后,张奇芳把对方请出了朋友圈,才终于觉得轻松。
总是恶言恶语的人,往往通过贬低他人、伤害他人,来获取自己可怜的优越感。
这种行为,不仅暴露了修养的缺失,也反映了同理心的匮乏,更显示了内心的贫瘠。
和这类人过多地相处,只会污染你的情绪,消耗你的能量,把你拖入泥潭当中。